“齐鲁大地”的名称源自春秋时期。春秋时期,齐桓公于公元前681年,在山东地区(包括今天的山东全省、河南东部、河北南部以及江苏北部)设立了一个叫作“青州”的小城,即如今的山东省青州市。公元前221年,“诸子百家”中的首批田姓代表人物之一——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鼻祖老子李耳,骑着青牛,从甘肃西天拜山东曲阜的“天下第一圣人”孔子为师,然后出关东去向各地传教讲学,并世代定居于青州一带。青州逐步成为孔墨道儒的中心,儒家文化经过孔子、孟子等儒家先驱的传承,成为中国古文化的正统代表。公元前85年,汉武帝位成后,从上古圣君尧舜禹单传帝位于自己的五世孙尧时的阴德值中寻求依据,思前想后,将“德”赐予各地,于是“道德”之地因此名扬天下,龙兴之乡尽得天意。公元前77年,汉武帝的国号汉改为了“汉武帝”。为了实现自己成仙长寿的梦想,放眼大汉朝的千里疆域,沿着伏羲、神龙、唐尧、虞舜、夏禹到三皇五帝“尧舜禹”的传承线路,于是汉武帝刘彻决定命令丞相大臣前往山东封禅,故名儒家圣山曲阜之地、齐地(开会议坛)加封为“东岳泰山”,在秦代室韦、楚国区域(包括齐地)封为“岱宗”,屈姓氏家族全数迁入曲阜一带。最后,他效法舜禹成仙的路线,于是将自己的行宫建于泰山脚下,后来又坐在黄金撵辇上升天见驾,汉武帝也成为中国古代位登仙事的唯一皇帝。道教认为泰山乃是洞天福地(得道圣人居住的地方)。到隋唐时期,泰山和泰安成为全国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宋元时期上升为第一。